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家居 » 家居中心 » 注意事项 >> 正文

注意事项

竹地板为何难普及
江苏消费网 (2016-02-04)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岳纲举

  尽管竹地板在国内已发展了20多年,但市场普及程度并不高,特别在北方地区,销量不够理想。究其原因,除了商家宣传不到位外,销售不规范、定价较高也是影响其普及的重要因素。

  推销

  都以环保为卖点

  近日,记者在位于北京市东南三环的十里河家居建材市场走访时发现,强化地板、强化复合地板及实木地板是地板商家的主推商品,销售竹地板的只有寥寥几家,而且多是兼营各类木地板。

  一位销售员告诉记者:“竹地板的最大特点是环保,我们的产品是用毛竹加工而成的,不添加任何污染物,绝对环保,我们都有检测报告,如果您对产品不放心可以自己去检测。”对于记者提出的竹地板是否容易开裂变形问题,这位销售员表示,从品牌进入北京市场以来,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因为我们的产品都经过了烘干处理,能适应各种温度环境。”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几家销售竹地板的店铺,发现销售员的推销方式基本相同,都以竹地板比强化地板更环保为卖点,并未提及竹地板适合怎样的室内铺装环境。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竹地板以重竹地板为主,该品种又分为热压重竹地板和冷压重竹地板。其中,冷压是将竹丝烘干,浸入胶中,之后再进行干燥、装模、施压组坯等工序,然后放至恒温环境中固化,等坯料成型后破切,做水分平衡,制成坯板,再上漆;热压是将竹材烘干,再经过浸胶、干燥工序,之后直接平铺施压即可,省去了装模工序。同样,等坯料成型后破切,做水分平衡,即可制成坯板,再上漆。由此可见,无论是冷压还是热压,都要经过浸胶工序,所以产品并不能做到像商家宣传的那样完全不含甲醛。

  定价

  高不成低不就

  目前,市场上的竹地板主要分为两种,即普通竹地板和重竹地板。简单来讲,重竹地板是由竹丝压制(分冷压和热压)而成;普通竹地板由竹条压制(分平压和侧压)而成。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竹地板的定价存在一定问题,这是其在市场中遭遇尴尬的原因之一。

  总体来说,竹地板的档次处于强化地板和实木地板之间。在低端市场,其受强化地板及瓷砖影响;在高端市场,其受实木地板及实木复合地板打压。可以说,竹地板处于实木地板和强化地板的夹心层,缺乏核心价值。加之早期竹地板的品质不太稳定,所以未获得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在定价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普通竹地板的报价一般在每平方米150元左右,重竹地板的报价则在每平方米200元以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论是与强化地板比还是与实木地板比,这个价位都比较尴尬。与每平方米百元左右的强化地板相比,普通竹地板的价位略高。在很多消费者的印象中,强化地板物美价廉,所以其销量一直很好。而愿意购买强化地板的消费者通常对价格较为敏感,普通竹地板比强化地板每平方米贵几十元,这足以让这个阶层的消费者放弃购买。再看重竹地板,就环保性而言,其不如实木地板,但价格却逼近实木地板。对于高端消费群体来说,他们更在乎产品品质,所以与其买价格略便宜但品质不稳定的重竹地板,不如再添一些钱,买实木地板来得踏实。

  由此可见,竹地板的定价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因此在市场中处于尴尬境地。

  销售

  市场占比低

  消费者对竹地板的看法如何?走访中,记者以“愿意买哪种材质的地板”为题,随机采访了10位消费者。其中,有3位受访消费者表示没有确定买地板还是地砖;有5位受访消费者表示买实木地板或实木复合地板;仅有2位受访消费者表示可以考虑购买竹地板。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竹地板并非新产品,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当时竹地板的年产量只有30万平方米且制造技术不够成熟,消费者在使用后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对竹地板产生了负面印象。此后,虽然竹地板的制造工艺进步许多,但商家只重视销售,疏于对产品制造工艺和养护知识的讲解,以至于很多消费者的顾虑一直没有打消,从而影响到了竹地板的销售。

  一位经销商表示:“目前,竹地板在市场上的占比不高。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卖场有10户地板商家,那么有8户都在销售强化地板或实木地板,销售竹地板的很少,因此其销量有限。”

  对此,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材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勤丽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竹地板多销往国外,生产厂家忽略国内市场造成的。虽然近两年,竹地板逐渐在国内市场发展起来,但规模和宣传力度都不大,产品质量也不稳定。此外,当下国内的竹地板行业尚未规范,产地主要集中在江西、浙江两省,竞争十分激烈,这让生产厂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打价格战上,而不去提升产品品质。

  张勤丽认为,竹地板因符合国家提出的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所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生产厂家应多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只有产品过硬,才能让消费者乐于购买。

编辑:朱成林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