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电动车 » 汽车中心 » 汽车业界 >> 正文

汽车业界

站在汽车新思维传播最前沿 ——全球汽车论坛第六届年会纪实
江苏消费网 (2015-06-12)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编者按:“智能化”、“数字化”等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仿若遥不可及,但是当“智能化时代”和“数字化时代”悄悄到来的时候,人们还是用一种新奇而兴奋的眼光注视着它。在汽车领域,中国销量已经坐稳了全球第一的宝座,业内预测中国汽车保有量5年内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随着汽车行业进入低速增长期,车企间因短兵相接而叫苦不迭,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乐于见到这种竞争。同时,消费者不愿见到的是这种竞争轻易地陷入简单粗暴的价格战,而更希望车企将注意力回归汽车本身,用全球化视野和互联网精神为消费者提供更的智能产品和方便的服务。

  

 

  ■本报记者 李方 文/摄

  汽车指南

  “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越欧洲、日本。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站在世界最前端。”“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上进行的顺应互联网大潮之举,正在将汽车产业从夕阳产业带入朝阳产业。在今后10年,企业是生存还是毁灭,关键是看它能否跟上这一历史性转折的节奏。”“数字化时代,消费者对汽车营销的内容和创意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了。”“汽车电商时代,传统经销商的利润与消费者购买成本,此消彼长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剧烈。”

  诸如此类既有思想高度,也具备实际价值的前沿观点,在今年6月9日-10日召开的2015(第六届)全球汽车论坛,频频涌现。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重庆车展组委会、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全球汽车论坛第六届年会,是记者收获、领悟最为丰富的一次体验。

  中国汽车市场,正处在世界经济大变革与传统汽车产业体系重构即将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中,汽车业内外,均面临着如何应对的焦灼考量。

  一向以具有战略高度及前瞻思维的全球视角,以探讨汽车工业的“全球问题”为己任的全球汽车论坛的适时召开,被国内汽车业视为本年度行业的盛事。今年第六届全球汽车论坛主题选定为“大变革:重构产业体系”,意在顺应时代变革,创新构建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是把握大势、赢得未来的关键。

  思想盛宴

  全球汽车论坛,与国内汽车其他论坛相比,最明显的一个特色是,产业意识极为强烈。它将国内外高端人士,包括权威学者、企业首脑,汇聚一堂,以历史性、全局性的方法,探讨解决汽车工业面临的“全球问题”的活动。

  在6月9日的开幕会议上,中外车企的重量级嘉宾、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英菲尼迪全球总裁罗兰·克鲁格(RolandKrueger)、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及长安汽车副董事长张宝林,首先进行令人印象深刻的巅峰对话。

  6月10日下午的闭幕会议,同样精彩纷呈。它也是每届论坛最具冲击力的环节之一。

  主办方邀请到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原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教授高西庆、中国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中国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中国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以及中国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明学。

  这几位重磅级嘉宾,以“融入国际化:中国汽车融入世界”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国车企融入全球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为中国车企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实现国际化提出方向,指明道路。

  两天的论坛,内容安排非常紧凑。各种创新理念的分享,思想力量的释放,聆听者无不以掌声热烈回报。

  据主办方负责人王侠介绍,今年的议题设计、环节组织以及活动安排,均由论坛组委会的跨国团队负责筹划。这个跨国团队,由来自中、美、英、德专业顾问团队组成。

  论坛共设计了17个环节,共有78位权威人士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专题讲演与对话。主题演讲涉及技术进步与智能驾驶、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整零关系重塑、“一带一路”对中国车企发展战略的意义、汽车金融和租赁、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大数据的作用、汽车后市场、汽车产业的重构与重塑等议题。

  整个论坛可谓是一场含金量极高的思想盛宴;其形成的超级头脑风暴,对正处转型关键期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讲具有不寻常的意义。

  精彩呈现

  经过三年在成都、两年在武汉的精心打造,今年的全球汽车论坛,首次登陆重庆。

  本届论坛,各种全新而深刻、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讲演),俯拾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正在经历着汽车产业从夕阳产业变成朝阳产业的历史性改革。当汽车产品传统的技能到达顶端之后,当汽车的保有量达到一个瓶颈之后,当汽车带来的交通、环境、安全、能源峰会的压力越来越大之后,汽车曾经一度被大家认为是夕阳工业,但是事实却是,全球汽车的发展从未停步。究其原因,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延续了汽车产业的发展空间,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对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为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其次是汽车技术的变革和功能的延伸为全球汽车产业提供了新引擎,新能源车、智能互联汽车的快速崛起会让汽车与人类构建起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而中国今天正面临的恰恰是这两种情况的叠加效应。”

  “互联网越给汽车带来强大的功能和性能的延伸,对汽车基础制造的质量要求就会越高,否则就会使故障呈几何性的增长,有人形象地把制造质量比作翼,而把互联网比作灵魂,意思是互联网技术再好,没有过硬的制造质量也会失去意义。”

  “中国的汽车企业在拥抱互联网的同时,必须补上在制造方面的短板,才能更好地和新兴科技融合,享受新科技带来的动力,将汽车打造成高端制造的代表性行业。”

  来自论坛的数据显示:中、美、日、德四个汽车主要生产国2014年累计销售汽车5059.6万辆,收入2.49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汽车产销2372万辆和2349万辆,在四个国家中产销占比超过40%,是拉动世界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今年前4个月,中美日德四国累计产销汽车1749万辆和1672万辆,分别同比增长0.86%和1.77%。其中,中国汽车产销828万辆和814万辆,同比分别增4.12%和2.77%,虽然增幅继续放缓,但依然高于四国平均水平。

  本届论坛,得到重庆市大力支持。重庆也是中国汽车名城。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在开幕致辞中介绍,重庆2020年汽车产销有望突破500万辆,实现汽车产值8000亿元。今年一季度,重庆实现汽车销售125.7万辆,同比增长19.4%;工业产值达1800亿元,增长18%;全年汽车产销有望突破320万辆,工业产业5000亿元。得益于汽车工业的有力支撑,重庆经济保持了年均12%以上的增长,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依然增长10.7%,位居全国第一。

编辑:朱成林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